
共主持各级科研项目20项,累计科研经费1400多万,其中含3项烹饪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发表论文92篇,其中EI/SCI论文20篇。授权及申请专利66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4项。在农业工程学报发表论文《中式烹饪热/质传递过程数学模型的构建》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奖。成熟研究论文《Modelling the cooking doneness via integrating sensory evaluation and kinetics》在FRI发表在首页。熟练使用ANSYS、COMSOL和MATLAB等软件处理复杂的非线性食品工程问题,开展烹饪、杀菌等食品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光物理研究。
早期(1986-2001)主要开展果蔬及蛋白饮料生产技术、蔬菜低盐浅发酵技术、牛肉干软化技术研究、低含油量油炸马铃薯片等应用技术研究。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大规模工业应用。并完成了十多项工程设计工作。后期(2002-2023)专注于烹饪科学原理研究,基于心理物理学、传热学和动力学构建了烹饪成熟值理论,提出了描述主观烹饪品质的动力学函数成熟值和过热值,给出了火候的数学描述,同时建立了烹饪热质传递数学模型并成功开展数值模拟,并对提出的理论和模型给予了实验验证。研究成果总结为120万字《烹饪科学原理》,即将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同时对预制菜加工等烹饪前处理技术、烹饪工艺优化、烹饪自动化技术、烹饪成品保藏配送等烹饪后处理技术开展了研究。创建深圳汉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包含1:1复制手工厨艺算法的高性能烹饪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