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健康食品脂质创新团队在食品领域顶级期刊综述膳食油脂及其微量伴随物对肠道菌群和肠道炎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近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刘元法教授团队(江南大学健康食品脂质创新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影响因子11.077)在线发表了题为“Influences of dietary oils and fats, and the accompanied minor content of components o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gut inflammation: A Review”的综述论文。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叶展博士为第一作者,刘元法教授为通讯作者。
成果介绍:
油脂是人体代谢活动所必需的宏量营养素,膳食油脂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其可为人体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和多种脂溶性微量活性成分,并参与人体细胞代谢。但是不平衡油脂膳食方式也会导致多种代谢类疾病,包括肥胖、Ⅱ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而这些代谢类疾病的发生,与肠道内稳态失衡,以及肠道粘膜炎反应症密切相关。膳食油脂及其伴随的成分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不同,并且影响肠道炎症的发生,最终导致宿主出现健康问题。
论文综述了膳食油脂,及其微量伴随成分对肠道微生物和肠道炎症的影响,重点阐述高脂膳食、膳食脂肪酸组成、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值、共轭亚油酸、脂肪酸链长、甘三酯结构、脂溶性微量活性成分和其他微量成分,如反式脂肪酸、共轭脂肪酸等的影响,最后还简要综述了膳食油脂组成、油脂中微量成分与肠道微菌群、肠道炎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膳食油脂成分的多样性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不健康的饮食脂质模式,如HFD或富含饱和脂肪的饮食,可能导致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例如降低肠道微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改变肠道菌群中的厚壁菌与拟杆菌的比率,并进一步提高肠道中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水平,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的改变,提高全身性慢性炎症水平。日常膳食中应推荐平衡膳食油脂摄入方式,从而实现摄入适宜的脂肪酸比例,特别是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率,从而保持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和宿主健康。膳食油脂中伴随的微量脂溶性生物活性成分,如多酚和植物甾醇等,显示出对肠道整体健康的积极作用。但在未来的相关工作中还需要提供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据。
附:图表
图1 膳食油脂的简介
图2 不同膳食脂肪酸对肠道菌群结构和肠道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
图3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肠道菌群结构及相关炎症调节中的潜在作用
图4 膳食油脂—肠道微生物—肠道炎症间互作用
个人简介:刘元法,男,教授、博导,食品学院院长,江苏省特聘教授,美国哈佛医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美国油脂化学家学会AOCS中国分会副主席,食用植物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粮油科技工作者。近年来,主持并参与国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课题等国家、部省级和企业课题16项。研究领域为食用油脂加工与安全营养,方向包括食用油适度加工、油脂加工副产品高效利用与增值加工、零反式脂肪酸食品专用油脂加工、油脂营养与品质控制等。已获得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3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SCI论文80余篇);申请国际发明专利4件(其中授权3件),国家发明专利70余件(其中授权近30件);主编/参编《食品专用油脂》、《油料科学原理》、《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等教材、专著4部。
个人简介:叶展,男,江南大学博士,加拿大McGill大学人类营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现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中国粮油学会会员。担任《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Food & Function》、《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Food Science》等农业食品领域主流SCI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膳食脂质消化吸收、脂肪酸肠内营养和视神经营养,以及膳食油脂绿色制造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已发表多篇相关SCI期刊学术论文,申请多项发明专利。硕、博在读期间获得包括硕士和博士国家奖学金、江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共产党员、无锡市三好学生、康师傅食品科学奖、江南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等在内的荣誉奖励累计30余项。